自然農法由日本農夫(初期為日本政府微生物學研究員)福岡正信早在一九五零年代提倡,自然農法不單止是一種務農方法,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,同時也是人類與及大自然之間的共存共生關係的一種哲學。
人類與大自然其他各種生物共生競爭,整個進化過程當中,人類為求生存、成長、健康,對大自然不斷作出各種適應,這些適應當中,包括所謂「靠山食山、靠水食水」和「食合時令食品」等,全部都是香港老一輩經常掛在口邊的傳統名詞。
何謂「合時令」食品呢?
現代社會工商業發達,而且國際交通運輸進步,導致年青一代的香港人對「合時令食品」這個名詞完全無法理解,因為在他們心目中,只要肯花錢,甚麼時候到超市想買甚麼食物都可以。例如,現時香港人想食菜心的話,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幾乎都可以買到,香港以及華南各地夏天種不到的菜心,只要由北京運過來就可以了,更甚者可以以超高成本温室,甚至極無知的水植法種出。工商業、交通和科學發達已經令到香港人完全忘記了食合時令食品的重要性。
夏天吃菜心何以不合時令呢?
原因非常簡單,因為種植菜心時,氣温必定不能太高,只要氣温連續幾天高於30C,菜心就會停止長葉,而開始出花,同時很快會自然死亡。華南人千年萬載的進化過程當中,身體已經把夏天不吃菜心變成了習慣,要免强在夏天多吃菜心對身體有會否產生問題,筆者沒有能力去解答,但就可以肯定在夏天多吃「合時令」的蔬菜瓜果絕對錯不了!
炎炎夏日當中甚麼蔬菜才合時令?
自然農法實驗室今期要介紹的夏日三寶,就是夏天最合時令的三類蔬菜,其中包括豆類、瓜類和芽菜。一般豆類(除雪豆之外)都適宜在夏天種植,只要温度超高10C,很多豆類,例如黄豆、綠豆、白豆、蠶豆等,都可以自動發芽成長,而且氣温提高會令生長速度提高。大部份豆類比較耐旱,也可以在樹陰之下種植(正好配合夏天大樹、灌木長出來的茂密樹陰),可謂非常粗生。瓜類只能在炎熱的天氣下種植,而且比較適合在有一點樹陰的地方生長,否則就必須以較大量的水加以灌溉,在水份的需要上,瓜類與豆類剛好相反。同時,瓜類要求泥土中存在大量有機物,而豆類因為屬於 legume,能與固氮細菌共生,故在沒有氮的需求,所以有機物的需求也相對較低,在「一般」泥土上無須特別施肥。芽菜其實是豆(包括綠豆、黄豆等)發出來的根,只要在發的過程當中不讓豆見光,豆類便只會長出根,而不會長莖,長出來的芽菜才會爽脆不硬。
如何種植夏日三寶?
1. 芽菜仔其實是綠豆的幼苗,而綠豆則是一種細小的植物,只適合在氣溫較高的地方種植,但就非常粗生,因為屬於 legume, 所以基本上無須特別施肥,只要在種植前在泥土之中加入一點乾草自然腐化即可。下圖為筆者種出來的綠豆:
發芽菜非常容易,只要把乾綠豆泡水一天,然後每天清洗一兩次,保留一點水份,在夏天時,只要發約一個星期即可。
種植其他豆類與種植綠豆一樣,一般無須施肥,因為它們會與泥土中的固氮細菌一起共生。下圖為筆者種出來的其他豆類:
瓜類一般也非常粗生,但種植的泥土需要特別肥沃,也需要大量水份,否則種出的瓜必定極為細小。如果按自然農法種植瓜類的話,必須在種植前在泥土中投入大量死花死草,甚至是完全曬乾的雞糞,以增加泥土中的有機物和氮化物,同時為了減少灌溉,可以將瓜類種在有一點樹陰的地方。下圖為筆者種出來的翠玉瓜與小青瓜:
夏日三寶為何適合人類夏天進食呢?
炎炎夏日令人體出汗量大增,瓜類、芽菜當中的水份比一般蔬菜為高,正好為人體補充大量流失的水份。炎熱的天氣也加速了脂肪酸(尤其是不飽和脂肪)的氧化速度,以及細菌生長速度,所以人體對維他命 C 的需求會有所增加,而夏天活動多了,容易損傷流血,對維他命 K 的需求也會提高,芽菜仔正好含有大量維他命 C 和 K。豆類和芽菜中的蛋白質含量比一般蔬菜為高,正好配合炎熱夏天人體新陳代謝速度的提升,而多吃蛋白質會令人體對氨的排毒要求提高,進食瓜類增加的水份,又正好增加排汗,而從汗液中就可以把多餘的氨以尿素的形式排出體外。
大長今 KO 現代營養學家
人類的新陳代謝、免疫系統、消化系統在進化過程當中,已經適應了地區性的天氣變化,使到氣温、濕度、陽光等大自然因素影響人類對進食的需要,而這些需要必須配合當地當時產出的合時令食物。香港十年前電視韓劇「大長今」當中,就提到一個「藥饍」的概念,所謂「藥饍」就是進食「合適」的食物,從而取得其幫助身體解除各種疾病的療效。古語中的「病從口入」其實也可以解讀成亂吃不應該吃的食物,會導致身體上的不同疾病。吃合時令食物之所以有療效,其實只不過是要求人類按其進化所適應的飲食習慣進食,從而免於「病從口入」。
現代營養學把食物養份分類拆細,只探討各種養份的最低需求,而完全沒有對人類「整體」食物需求作出研究,更沒有在人類養份需求與天氣、環境等因素作出「整體性」的探討(現代科學基本上無法對任何大自然現象作出「整體性」探討,這就是科學的極限和盲點),可謂以偏概全,比起大長今的「藥饍」道理還差出很多呢!
註:本文同時在自由香港網中刊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