麥是草的一種,所以可以稱為麥草。麥是全世界大部份人和其他動物的主要食糧之一,麥比米較適合温帶生長,所以在北方比在南方更為重要。麥其實是一種草,與野麥草是近親,但因為人類農作的多年基因選擇配種,令現時人類種植的冬麥與野麥草在形態上,和在對環境的適應上有很大差異。現時人類種植的麥草與野麥草相比草身較硬便於收割,種子較為肥大,但容易受害虫侵襲,又容易滋生各種疾病,其中原因之一當然與單一種植有關,其次是品種問題。
冬麥有極豐富的各種維他命B(B12除外),蛋白質,熱量,纖維,以及鐵和鎂等礦物質,所以非常適合作為人類以及禽畜的食物。冬麥也有其他很多的點優,其中包括:
1. 可以在非常寒冷的冬天種植,可以抵禦零度甚至更低的温度。
2. 在寒天時種植,可以作為泥土的天然覆蓋,藉以減少草雜草生長,又可以保持地面濕度,也可找緊泥土防止水土侵蝕。
3. 冬麥收割後的麥草可以用原地腐化,作為夏天種植的自然肥料,也可作為泥土的覆蓋,在夏天時減少水份蒸發,藉以減少灌溉,減少泥土中的養份流失。
種植冬麥一般無須施肥,若果有少量雞糞的話,可以無須腐化直接施加,作為天然氮肥。麥草播種時可以除草不斷根,藉以減少雜草,然後把剛除去的雜草作為泥土的覆蓋。麥草周圍也可以種植有禦寒能力的三葉草,因為與三葉草共生的固氮細菌可以增加泥土中的氮化物含量,日後也可以作為泥土的覆蓋,減少水份流失,而三葉草身形短小,不會對麥草成長造成不良影響(但三葉草怕雞糞)。種植冬麥無須翻土,只要把少量的泥掘起,把種子蓋住就可以,甚至如果除去的野草很多,只要把種子播在野草底下,在上面再加一點雞糞,即可以對種子形成保護。
把麥草原地腐化的唯一問題是病菌的滋生,同一地上將麥草原地腐化後,短時期(幾個月)之內不宜種植同類的麥草,而應該種植其他植物,否則麥草的健康會出現問題,同時害虫的數量也將會大增。
香港冬天太過乾燥,所以比較適合種植春麥(或者在夏末雨季快結束之前種植),同時如果不想灌溉的話,可以配合雨季的來臨,而氣温反而不是最大問題。在下第一場雨之後,即可以播種,然後到雨季結束不久就可以收割了。在香港若果要使用傳統農法(包括有機種植),因為翻土等錯誤的養植方法,會引致大量泥土中的昆虫和微生物死亡,同時,因為香港酸雨以及大雨問題,長期必會引致大量泥土養份流失。以自然農法種植麥草,不但可以防止泥土因大雨造成嚴重侵蝕,更可以令泥土自然肥沃,無須施肥。
筆者的紅冬麥在十月時播種, 其實已經太遲, 不過因為去年天氣反常, 十月中才是秋天的第一之下雨. 圖為十一月頭小麥開始發芽生長:
圖為二月時的小麥:
圖為三月尾時的小麥:
圖為六月初時的小麥:
以下第一段短片介紹傳統種植冬麥過程;第二段介紹自然農法冬麥收割後的情怳。
References
[1] http://nutritiondata.self.com/facts/cereal-grains-and-pasta/5737/2